为了了解潮州手拉壶工艺,解读“工夫”精神,1月11日早晨,“有闲来滴茶”队伍来到一处新的实践地——潮州市湘桥区郑厝巷柏荫精舍壶艺作处。
得知队员们的来意后,作坊的老师们便热情地招呼队员喝茶。简单一番交流过后,队员们来到了手拉壶制作基地。在老师的介绍中,队员们得知潮州手拉壶多以上好的陶土——朱泥制作,因而又叫朱泥壶。经过工匠们亲手打磨,壶身呈现出浑然一体的样式,挑不出任何瑕疵。从一块可用朱泥到一把烧制完成的手拉壶,这个过程一般需要12到15天,而手拉壶的成品率也只有50%左右,这是一门十分考验人耐心与细心的技艺。
紧接着,队员们参观了作坊的流水线作业。制壶的每一道工序都至关重要。首先是泥料,选择的是无论在亮度还是色泽上都相对比较均匀的朱泥。对于拉坯,则是脚踩机械制作,通过马达旋转的惯性离心力,在圆盘上用手拉出一个壶型。定型后进行修坯,修坯是最考验工艺人是否有耐心的一个步骤,同时也是决定手拉壶外观精致与否的一个环节。最后便是根据不同泥料进行特定时间、特定温度下的加热,使其烧制成器。
实地了解了手拉壶的制作过程后,队员们对老师做了一个采访,采访过程中,老师较仔细地向队员们讲解每一道工序的讲究与细节之处,并指出了他认知中的工匠精神。正是对这种工匠精神的追求使他不放弃传承这门手艺,也回馈给他毕生的财富。
经过半天的参观,队员们认识到制作手拉壶的不易,也更能体会柏荫精舍里学徒与老师们制壶时独具匠心的工匠精神。明天有闲来滴茶队将走街串巷,利用他们所学到的知识去各类茶具店调查手拉壶的市场情况,相信他们可以学以致用,将自己的收获应用在实践中。
(图文/有闲来滴茶队 责任编辑/砾影新媒体中心 叶碧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