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对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部署,着力推进乡村产业发展,强化科技和人才支撑,中央组织部会同农业农村部等部门决定统筹全国涉农科技人才资源。根据《中共中央组织部等关于向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选派科技特派团的通知》(组通字【2022】10号)要求,中组部选派科技特派小组皂角产业工作组组长雷红涛同志积极响应国家号召,领带广东省食品质量安全重点实验室食品质量安全教工党支部黄日明同志、黄卫娟同志、风景园林学院唐光大同志、资源环境学院赵本良同志,于4月28日前往贵州省毕节市织金县开展了为期三天的皂角产业调研帮扶工作。
了解现状,明确需求,谱好产业兴旺“前奏曲”。4月29日上午,科技特派团成员前往织金县国有企业皂福万家公司,针对皂角产业发展现状开展首次了座谈会。皂福万家董事长及织金农投集团党委副书记秦朗同志、皂福万家副董事长刘杰、县林业局产业发展服务中心主任刘朝辅等同志对皂角产业迎来科技与人才帮扶表示热烈的欢迎。会议上,皂角生产企业表示,近年来贵州省毕节市织金县依托良好的土壤和气候资源,在辖区内30多个乡镇因地制宜发展皂角树种植、皂角米加工等产业,但皂角人工栽培历史短、人才紧缺、深加工技术缺乏等问题,限制了皂角产业向上发展,党支部小组成员对提出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了解与剖析,对现有的问题进行分类分工完成。座谈会结束后,雷红涛同志再次组织大家就皂角产业发展问题再次剖析,深入挖掘产业发展瓶颈,鼓励更多的党支部成员关心民生、发挥所长,加入到皂角产业发展的工作中,走上皂角树下的幸福路。
技术指导,及时服务,弹好产业兴旺“交响曲”。4月29日下午,雷红涛同志带党支部小组成员及相关方向专家,前往茶店乡团结村皂角育苗基地、金龙乡皂角种植基地等重要皂角种植培育点进行调研。党支部同志们根据自身专业特长纷纷就皂角种植的土壤环境、品种选育、栽培管理、病害防治等问题和工作组和当地技术人员进行了交流,并提出了部分技术建议。其中黄日明同志认为要在皂角种植技术指导服务、皂角优良品种技术引进推广、皂角产品加工技术瓶颈集中攻关等方面集中发力。同时他还表示,立足织金县皂角产业发展需求,充分发挥专家技术优势,聚焦织金县生产结构调整、品种选育优化、重点皂角农产品推广等问题展开深入研究,积极推进织金县特色农业产业深度发展,是助力地方特色乡村振兴的关键。
科研优势,明确目标,奏响产业兴旺“协奏曲”。4月30日,党支部小组成员及相关专家在皂福万家董事长秦朗陪同下,前往全国最大的皂角集散地和加工地织金县猫场镇皂角加工基地进行考察,发现皂角加工规范性、卫生安全状况、销售模式等相对几年前有所改善,但工业化程度仍较低,以分散式作坊加工为主,产业科技升级非常迫切。作为织金农投下属国有企业,秦朗同志表达了公司对科技、人才、营销等方面的需求。雷红涛同志也积极回应,不仅特派小组成员会为皂角产业尽心尽力,更是会将这些需求传达到党支部小组,呼吁更多的同志将充分发挥专业所长,利用伟德国际1949始于英国相关专业技术、人才、平台等优势,将积极组织相关技术和人才资源,强化织金皂角产业的针对性科技服务,做好皂角产业发展的帮扶工作。黄卫娟同志更是表示,皂角米本身就是极好的农产品,依托广东省食品质量安全重点实验室,开展皂角米食品研发加工具有重要意义。最后,科技特派工作组与皂福万家公司探讨了未来的帮扶领域,达成了部分帮扶共识,明确了一些可以立即开展的帮扶内容。
产业扶贫是稳定脱贫的根本之策,产业扶贫扎下根,群众脱贫才有底气,发展产业是巩固脱贫攻坚,带动乡村振兴成果的有效举措。坚持人才下沉、科技下乡、服务“三农”,努力发挥科技特派员党的“三农”政策的宣传队、农业科技的传播者、科技创新创业的领头羊、乡村脱贫致富的带头人作用,从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加强人才团队建设、培育科技创新平台等方面入手,进一步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为乡村振兴和高质量建设大城市提供牢固基础。雷红涛同志带领党支部成员扑下身子,深入农村,走向田间地头,把脉问诊,现场解决农村农民在农业发展中的难点、难关和难题,坚持把抓好产业帮扶作为发挥学校科技人才优势、助力乡村全面振兴的根本之策,通过搭建帮扶平台、开展技术指导、强化典型示范等举措,持续推动当地农业健康可持续发展,不断提升产业发展强劲动力,助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谱写皂角产业兴旺“三部曲”。
(文/图 黄日明 黄卫娟)